close


聽說!想徹底了解一個人,就請他去參選!

有時候還會翻出他的祖先做過哪些事...

前陣子打開電視新聞
選前都會上演的互相掀底,今年也不例外
王如玄的軍宅案、蔡英文炒地皮....等等

大家互相攻擊
指著對方"過去"做過的事情
卻好像很少說自己"未來"的政見
(有哪些問題?怎麼做?用多少資源做?)

上次選台北市長就是一個不錯的示範
兩邊候選人相對比較著重告訴民眾
未來他們想改變什麼
選民自然會去抉擇 什麼是他們想要的
undefined 
有可能是我沒注意到他們說的政見
也可能是新聞為了收視率沒有報導
(媒體:候選人說政見多無聊
還是播炒軍宅、炒土地比較有收視率)

媒體是財團在經營
財團經營就會以獲利(收視率)為導向

電視新聞的競爭對手
除了其他新聞媒體外
還有同時間其他的節目
(綜藝節目、旅遊節目、HBO...等)
很競爭只好把新聞做成"綜藝節目"

新聞媒體之後會在打一篇相關的文章
讓我們將鏡頭交給棚內主播

我覺得這次候選人的包裝和宣傳有比以前進步


朱立倫的「ONE TAIWAN。找回一個台灣

我就覺得裡面講的概念就很不錯
不過要完成這樣的成績
還是需要一段時間
和互相了解、互相合作的心

現在兩黨一樣吵來吵去

 

我用藍色字寫下我的想法

廣告內的台詞:

這些年,我常常看到兩個臺灣

一個是需要小心保護的臺灣
一個是必須出外冒險的臺灣

當全世界各國的貿易越來越頻繁
臺灣沒加入就會被孤立
高關稅會讓出口失去競爭力

開放了又會對既有產業造成衝擊
必須提昇產業競爭力才是根本
(人才是創新創造的原料)
政府能保護的有限


一個是令人擔憂的

一個是令人驕傲的

年輕人的國際觀、語言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等
都影響跟國際接軌的人才競爭力
臺灣相對來說比較安逸  
令人擔憂

臺灣人熱情、對人友善、大部分吃苦耐勞..等
令人驕傲

一個是彼此爭吵的

一個是彼此擁抱的臺灣

臺灣是一個多元的社會
(原住民、明代清代就移民過來的、民國三十幾年過來的、外籍配偶...等等)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
有不同的見解是很正常的
容易受到政客的煽動造成對立

沒有人觀點是絕對中立
大家為的都是自己

但透過「相互認識、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合作」
彼此互相討論怎麼讓臺灣走的更好
才能建立一個「沒有藍綠,只有對錯」的臺灣

有看到我們台灣的公民素質在進步
這也是我覺得驕傲的事情之一


太多兩難的時刻

我們到底該選哪一個?

雖然有人能將兩個臺灣
撕裂成  四個   八個

但是我寧可努力  讓兩個對立的臺灣
換回那一個溫暖互信的臺灣

會有這一天
只是目前臺灣還沒辦法跳脫


臺灣只有一個

我的念頭也只有一個

那就是牽起大家的手
感謝臺灣  繼續為臺灣努力

我是朱立倫

--------------------------

undefined 
之前希臘面臨破產
有很多是臺灣現在也面臨到的困境
只是還沒有這麼嚴重

人口老化->領老人年金的人口上升
候選人又以調昇發放金額
來討好選民
對於長期是國家和人民的負擔
又沒有人敢著手改革這一塊

不需要補助的人
利用社會福利的漏洞
享有著社會福利
(ex:樂透、運彩的店家

產業沒有刺激、競爭力
健保、勞保瀕臨破產問題
很多問題都需要處理

------------------------------

在這些問題上督促執政者或候選人
聽聽他們想怎麼解決
全民有哪些需要配合的地方
臺灣才會越來越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李侃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